文昌京基智农实施的资源循环生态养殖新工艺在各级政府的监管、各领域专家的指导和社会各界朋友的关注与监督下,正全链条、全系统地全面落实,在不断完善养猪固态物再生为有机肥回用于种植业,液态物再生为农灌水回用于项目界内作物灌溉,排气经再生和界内作物吸收回归为自然空气的同时,正在努力打造受控净化回归于自然水体的区域地表径流体系。
01
文昌项目地表径流是区域排水不可分割的主要组成部分
文昌项目选址位于地表径流小流域的低洼地上,场地东、南、西三面的地势都高于项目场址,因而三面的地表径流都必然经项目场地向北排放进入马潭沟,最后汇入宝陵河入海。
区域地质结构的连续隔水层很浅,仅在地表下1米左右,隔水层上为细砂土,因而,区域的雨水不能下渗,只能待在表沙土中缓慢侧向渗出,形成持续的地表径流,常年从三地流向低洼的项目场地,再向北面汇流入河。
文昌项目俯视图
02
系统打造受控的区域地表径流体系
为确保养猪生产尾水在密闭的管网中运行,首先是要建设完善养猪尾水与降雨地表径流分流体系。
为根治建设初期因施工标高设置不当带来的污水井淤堵以及雨水倒灌问题,我们在整改中将原有污水管路进行彻底清理对258个管井进行全面的重新修筑,确保雨污分流。
同时,对全区域地表径流排口进行了重新规划建设,将原地表上22个地表径流排口整合为8个雨排口,在排口前开挖了环场径流汇集排渠,其中1#、4#、6#、8#排口截流养猪区外的地表径流,绕过养猪区以明渠进入马潭沟排放;集养猪区地表径流的2#、3#、5#、7#四个排口前端设置了径流排水缓冲监测,对其排水实施监测达标排放,而若发现超标,则需抽回储蓄池经净化达标后再排放,从而实施地表径流的受控达标排放。
文昌项目地表径流排口平面图
03
养猪区地表径流的受控净化
缓冲池承担着收集、净化、监测集水区地表径流的功能。
由于养猪区的水雾、渗出水、初期雨水都可能溶解空气中的污染性气体和尘埃,径流汇集过程中也会裹挟地面的污染物物质,因此养猪区地表径流需要收集净化,监测确定达标后才排放。
马潭沟
文昌项目按照相应排水达标且逐步实现达自然径流状况回归水体的创新要求,在地表径流排口前设置了缓冲池和闸阀,在缓冲池内种植美人蕉、空心菜等水生植物,以生态方式净化水质。在闸阀前设应急采样点和水泵,以便应对地表径流偶尔超标的紧急情况。
收集到缓冲池中的地表径流若监测到超标,则进行相应投药处理,或泵送至尾水存储池进行再生处理。只有缓冲池中的水清洁达标且水位高于控制水位,才打开闸阀将其排入自然水体。
04
牵头建立区域地表径流排放质量保障体系
最近,文昌京基智农已接受地方政府的委托,负责牵头建立项目所在区域马潭沟河段水质达标保障整治与监控体系,规划设计的保障马潭沟河段水质的生态工程措施已陆续动工建设,以使从本项目八个排口和本场外三条排沟进入本区段马潭沟的地表径流水质持续净化,使马潭沟不但达到排水标准,更趋向于天然地表径流回归地表水体。
05
养猪尾水再生为水资源的回用
文昌京基智农养猪尾水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采用“高效固液分离+UASB厌氧+两级 A/O处理+沉淀消毒”工艺再生处理后,稳定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21)要求,按照《海南省用水定额》(DB46/T 449-2021)标准,全部回用于与养猪生产用地连为一体的项目种植业灌溉用水,实现了科学合理使用再生水资源,落实了国家鼓励的生产尾水资源化利用的产业与环境保护政策,创建了养猪资源循环生态养殖新模式。
文昌项目尾水资源化再生站
项目种植产业主要包括了牧草、木麻黄林和场地绿化等,这些作物对水分需求较大。文昌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干旱季节明显,自然降水量无法充分满足这些植物正常生长所需水分,全年约有2/3时段水分供应不足,是作物生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没有灌溉保障的种植业不但欠收,有些年份甚至会完全失收。文昌项目再生水资源可以保障种植产业常年取得良好收成。
文昌项目种植产业区
项目在所有使用再生水资源的种植用地安装了滴灌管带,将再生达标的中水输送到各地,进行精密控制。滴灌是一种按照作物需水要求,通过管道系统与毛管上的微孔,将水分和养分一滴一滴、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土壤中的灌水方法,能较准确地控制灌水量,节约有效地使用水资源。精密控制滴落不破坏土壤结构,不产生地面径流,不会形成积水,在项目场地存在连续浅隔水层的地质条件下,没有垂向渗漏。
文昌项目的林地
因而,文昌京基智农的生态养殖模式是变废为宝,不但使生产尾水再生为农业水资源,更在节能环保的同时为乡村带来生态、经济、社会多重效益。
文昌京基智农深知,任何新生事物都必须有探索、创立、完善和为社会大众所普遍认识、接受进而广为推行的过程。
我们衷心感谢社会各界对我们的监督指导,我们深知生态环境工作的严肃性和重要性,深明资源循环生态养殖的任重道远,但我们决不忘发展生态文明的初心,将持续加大对创新养殖模式的投入,守护好文昌的“绿水青山”,全力投身于建设现代化美丽乡村的事业。
我们公众开放的活动已启动,欢迎大家实地考察指导,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不断给我们宝贵的意见和建议。